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批走向現代化設施、功能行進齊全的基層醫院拔地而起.為了能充分利用現有的硬件設備資源,對醫院幾大區域:門(急)診區、治療區、病房區、辦公區、教學區、科研區、生活區實施了規范化和人性化的管理。
醫院的設施管理包括如下部分:
- 用地規劃:水電及基礎設施規劃;飲用水;衛生排污;雨水 /防洪設計;道路規劃;
- 醫院建筑:
醫院的類別:特護醫院、非住院病人手術中心、非急診中心、專科醫院(例如:兒童醫院、婦科醫院、產科醫院、矯形外科、行為健康專科、胸科醫院、腫瘤醫院等)、診斷及影像中心、學術研究醫院、研究性實驗室、長期護理醫院等;院內科室空間布局及聯系;標牌指示(含危險區域警示)系統。
- 醫療設備及系統:圖像設備系統;數碼信息系統;自動物料管理、輸送系統;生理檢測系統;最低限度侵入手術系統;典型病例管理系統;藥房 /發藥管理系統:單位計量分發方法、自動分揀系統、副作用管理系統、藥檢系統。
- 院內安全系統:醫療廢棄物(藥品、殘肢及組織、其它固體或液體廢棄物等)處理;
針頭刺傷預防系統;生化襲擊或大規模傷亡事件應急措施;條碼技術;控制院內感染系統;
乳液過敏預防;皮膚保護預防。
- 醫院運作:共同護理模式的管理:例如家庭病房、合作病房的管理等;病例管理;試驗室運作與管理;加急入院;急救服務中的快速救護 /緊急護理措施;物料(含藥品、血液、器械等)的分發措施;貴賓服務(VIP服務);其它輔助設施等。 特別應注意的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院的設施跟不上形勢發展的現象將變得非常突出。這就要求設施管理者們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特別是能夠吸收其它領域的新的研究成果并將其應用于醫院設施管理系統中。設施管理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不斷領會和消化醫院管理層制定的戰略發展規劃,并能因應實際情況持續調整設施發展規劃、提出新的運作規程、幫助決策者選定最佳的資源分配方案,最終目的是為醫、患人員提供增值服務。
設施評估
與實施方案制訂同時進行的應是對現有設施的徹底分析:檔案整理、生命周期評估、是否能夠支持目前的需求、是否有其它適用性及用途擴展等。
后勤保障是醫院工作的一個十分重要環節,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隨著衛生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醫院將后勤工作演變為設施管理的改革勢在必行,立足本職、改變觀念意識,變醫院要我服務為我要為醫院服務,抓好以人為本的管理,是醫院設施管理保障的工作關鍵。